根據《5G核心網前沿報告》中公布的數字,據GSA 報告顯示,截至2019年7月,全球有71個國家正在積極考慮合適的5G頻譜;目前包括中、英、美、日、韓在內的30多個國家已完成5G頻譜牌照的發放。
這份報告指出,5G發展前景廣闊,5G產業的快速增長將有望帶動萬億級的產業規模發展。GSMA預測,全球2025年IoT連接收入510億美元,約占比5%;其它平臺、應用、云、數據分析、安全、系統集成、運維管理都達千億級。摩根斯坦利預計到2030年, 中美日韓四國在5G七方面應用的收入(固定無線接入、云游戲、車 聯網、智能制造、聯網監控、聯網無人機、遠程醫療服務),將在2018年移動服務收入的基礎上增加1560億美元,提高40%。
為迎接5G建設所帶來的戰略機遇,中通國脈打造出了一支精明強干的研發團隊、建立起了儲備雄厚的技術力量。2019年年初,中通國脈圓滿完成了央視春晚長春分會場的5G通信保障工作,助力我國首次實現極寒環境下的5G網絡4K傳輸、5G 網絡VR視頻直播傳輸測試。這是在推動5G新媒體平臺建設的一次重大突破,對目前國內5G應用具有重大影響意義,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利用5G網絡進行賽事轉播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?
圍繞5G技術領域所涉及的各個領域,公司已經建立起雄厚的技術儲備,并可為客戶提供以下幾方面解決方案——
智慧教育園區解決方案——
中通國脈智慧教育園區解決方案,通過云端+邊緣端分布式部署的集成中臺,將分散在各校區/校內建筑、異構網絡區域的各類教育數字資源、應用系統、物聯網設備,以及各類用戶終端進行事件驅動的實時協同聯動,形成按需定制的敏捷前臺實時應用,支撐學校管理與服務、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業務協同創新。
方案特點:
1.采用組件化、松耦合、事件驅動的集成中臺,實時感知教育園區應用系統或智能設備的各類運行事件,并實時聯動響應,以實現業務可視和高效協同,適配智能時代教育園區管理模式和應用生態。
2.依托集成中臺的統一集成框架(既支持標準協議,也可自定義特定協議借口),實現分散在不同區域的智能設備、數據和應用系統之間的無縫連接、全向交互和按需推送。
3.教育園區用戶不再受制于傳統信息系統,能夠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和差異化需求,在穩定的后臺系統基礎上創建敏捷前臺應用,解決教育應用多變性和系統穩定性之間的矛盾,以支撐智能業務管控。
智慧產業園區解決方案——
產業園區是工作與生活的載體,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抓手,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落腳點。
中通國脈智慧產業園區解決方案依托集成中臺,聯合生態伙伴,融合5G、AI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等技術,橫向打通園區各子系統,縱向貫穿“端、邊、云”,實現向下管理對象全聯接,向上支撐生態伙伴快速應用創新開發,賦能工業制造、倉儲配送、質量中心、設備運檢、能源能耗等業務,幫助客戶更高效、更敏捷地解決生產、質量、倉儲、物流、設備、工藝等業務問題。在降本增效的同時,更好地滿足客戶對價格、質量、交期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。
方案特點:
1.將園區數據進行統一整合,打通IT與OT,實現萬物互聯、數據互通,園區管理者可隨時隨地了解園區內人、事、物的實時狀態。
2.通過跨部門、跨區域、跨系統的協作,掌握全局態勢,統一資源調度,實現事件實時響應和處置。
3.業務流程動態編排,打通生產全流程,創新場景精準賦能。
4.能耗數據實時采集、系統智能優化、綠色排放。可視、可診、可優。
平安校園解決方案——
中通國脈平安校園解決方案以集成中臺為核心,集成原本相互孤立的視頻監控、入侵報警、消防報警、門禁系統、學生定位軌跡、學生考勤、車輛管理、巡更系統、應急指揮等各子系統,融合物聯網、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,強化事前預防、事中應急處置和事后監督管理能力,打造智慧型、場景化、協作一體的平安校園綜合解決方案。
方案特點:
1.集成化:將視頻、入侵報警、消防、門禁、考勤、車輛管理、巡更、應急指揮等各子系統集成融合。
2.可視化:通過業務與電子地圖的融合實現業務可視化,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數據可視化。
3.智慧化:部署泛智能化前端設備,廣泛利用人臉識別、視頻智能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,實現平安校園的智慧化管理。
平安社區解決方案——
中通國脈平安社區解決方案僅僅圍繞“人的安全”、“人的服務”、“人的管理”進行構建,助力社區建設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惠民的業務管理體系,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級。
中通國脈將智能感知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應用于平安社區管理全流程和各個應用場景:
部署泛智能前端設備,對人、車、物、房、路、網等數據進行多維采集和邊緣分析處理;
各子系統全面打通,建立一標八實(標準地址、實有人口、實有房屋、實有單位、實有車輛、實有警情、實有安防、實有裝備、實有上報事件)社區基礎數據庫,實時數據融合、關聯展現,時空數據資源一體化檢索調度;
采用中通國脈自主研發的集成中臺,對內整合能力、構建統一平臺,對外形成可集成、開放的生態布局,提供隨時響應客戶需求的應用服務;
平安社區應用微服務技術架構,采用大中臺、小前臺的業務架構,根據社區實際需求推出差異化服務,助力社區快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。